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香港《南华早报》4月18日注意到,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之际,伊守亮成为最新一位从美国回国的科学家。他曾在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担任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目前尚不清楚他离职的具体情况。

香港《南华早报》4月18日注意到,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之际,伊守亮成为最新一位从美国回国的科学家。他曾在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担任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目前尚不清楚他离职的具体情况。

根据四川大学网站描述,伊守亮有着多个头衔: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府永兴实验室高端引进人才,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自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伊守亮担任NETL资深科学家、项目负责人。此后,他出任美国可持续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一直到今年3月加盟四川大学。NETL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一个多功能实验室,拥有百年历史,负责能源领域和与能源有关的环保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伊守亮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网站

眼下,伊守亮领导着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聚焦先进分离技术与工程、高性能膜材料及多孔功能材料、碳捕集转化、储能与气体分离、离子选择性分离等前沿领域。

作为项目负责人,伊守亮主持承担相关国家级科研项目,长期致力于先进碳捕集利用、绿色分离技术与工程等化工、能源、环境前沿领域研究,研究侧重于为关键能源密集型分离创造可持续解决方案,包括点源碳捕集(PSCC)、二氧化碳去除(CDR)、碳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ICCU)、氢气分离、生物炼制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关键矿物回收、可再生能源生产以及其他具有挑战性的气体/液体分离。

围绕环境功能材料的构效关系,伊守亮在碳捕集转化、高性能分离膜、新型多孔吸附材料、超高选择性膜法天然气脱硫脱碳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

此外,他还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以及多家国际期刊顾问/编辑委员会委员。

伊守亮在膜材料和分离科学领域拥有12项专利(美国、中国和PCT专利),并获得诸多奖项,包括爱思唯尔(Elsevier)工程前沿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气体科学与工程杰出科学家奖(2023),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碳捕集科技杰出学者奖(2023),第三届国际碳捕集科学与技术大会碳捕集杰出成就奖(2024),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I&ECR)最具影响力学者奖(2024),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2024)等。

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不断出台对华遏制措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迫害华人学者。

就在近期,在印第安纳大学工作了20年的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遭无故拘押,已失联数周之久,引发学界对“中国行动计划”死灰复燃的担忧。

王晓峰之妻在一场论坛上控诉道:“我们信任并为之奉献了这么久的国家,现在却把我们当作罪犯对待,令人心碎!”

另一方面,中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等因素,也使得中国对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华人学者归国潮。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扩大至所有在美学者。

《南华早报》早前评论指出,在个人发展机会之外,这些研究人员还有着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但不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都表示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8v9s8.lcvt.cn/2418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