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谷歌这次搞的小动作。谷歌地图突然把南海标注成“西菲律宾海”,菲律宾方面可高兴坏了,菲律宾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甚至高调宣称这强化了菲律宾对主权的声索,军方发言人帕迪利亚也把这称作“历史性进展”。但实际情况呢?当用户放大地图查看,“南海”标识其实还在。谷歌呢,对于这个事儿也说不清楚,只是含糊地称是在“调整标签可见度”。很明显,这就是一场闹剧,更像是专门为菲律宾量身定制的“政治滤镜”。
南海(资料图)
从国际上看,南海这个名字早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国际海事组织等权威机构文件里,“南海”的使用率超过95%,“西菲律宾海”基本只在菲律宾国内文件里出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南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这一句话,就直接戳破了这场闹剧,把谷歌的错误标注打回原形。
再看看美国在这背后扮演的角色。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前段时间访问菲律宾,在访问期间,他首次使用“西菲律宾海”这个说法。不仅如此,还宣布联合澳大利亚、日本等七个国家要在南海搞军演,而且这次参演的舰机规模据说创下历史新高。这可不是巧合,谷歌地图更改南海标注,和美国2025年出台的《数字主权法案》其实有呼应关系。美国这是想用技术霸权加上军事威慑,来搞所谓的“双簧戏”,想在南海对中国形成“海空双线威慑”。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想通过这些手段,重新塑造南海地区的力量平衡,来遏制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在这当中,就是美国的“马前卒”。菲律宾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多次故意挑衅,用渔船冲撞中国海警船航线,试图制造自己是“受害者”的假象。再加上谷歌地图这次的改名,菲律宾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南海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但菲律宾渔民在社交媒体上都吐槽,改个名字又不能让渔船多捞一网鱼,这也反映出菲律宾民众其实也知道这种行为没什么实际意义。
面对美菲这些动作,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在外交层面,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明确回应,表明南海名称的国际共识不可动摇。在军事层面,中国南部战区在美菲军演同一天,启动了海空联合战巡,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像歼-20B携带涡扇-15发动机巡航,它那1.8马赫的超巡能力,直接碾压美国的F-22战机,这就是在向美菲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捍卫主权的决心。在技术层面,中国也有反制措施。中国北斗系统在东盟的覆盖率已经突破80%,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这就削弱了谷歌地图原本可能有的“话语霸权”。
南海(资料图)
从国际反应来看,美国的这些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在东盟,马来西亚联合十个国家推进“去美元化”,印尼更是直接拒绝参与美菲军演,还直言不愿意当“炮灰”。在欧盟,德国总理也怒斥美国“薅羊毛”,并且宣布对美国科技巨头加征数字税。这都说明,美国在南海搞的这些小动作,不得人心,反而加速了多边力量的重组。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妄图通过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给中国制造麻烦,利用谷歌地图改名这种技术手段来试探中国底线。但事实证明,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一句“南海是国际公认地名”,再加上一系列实际的反制行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坚定态度。历史不会因地图改名而改变,霸权也不可能赢得人心。在这场南海博弈中,中国将始终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