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理想汽车的信心动摇,也暴露出其三大困境。
1. 理想市值腰斩
去年年初,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技术、“奶爸车”标签,以及L 系列车型的热销,股价飙升至46美元左右,市值超460亿美元。
但是如今,理想汽车股价腰斩至23美元左右,市值只剩下约230亿美元,相当于市值蒸发了1600多亿人民币。
而同期,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扬,市值几乎翻了一番,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小鹏汽车市值翻了三倍多,华为扶持的赛力斯市值也翻了两倍,成功反超理想。
显而易见,在资本市场,理想与其他几个新能源车企,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在股价和市值背后,一方面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当前业绩,另一方面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大股东——美团创始人王兴,从去年3月份理想股价高位时,就开始减持所持股份。
过去一年多时间,王兴先后五次减持理想股份,累计套现约20亿元人民币。
2. 赚钱能力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24年总营收为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为80亿元,同比下滑31.9%。
作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理想汽车的赚钱能力过去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而去年在营收劲增的情况下,理想净利润却不涨反大跌。
根本原因在于L7、L8与L9三款高价车型的销量大幅下滑,虽然L6弥补了上述车型的销量下滑,但由于其售价较低,因此无法弥补上述车型销量下滑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
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理想的盈利压力。
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理想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下降了38.6%,超出外界预期。
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从去年同期的23.5%降至20.3%,低于第三季度的 21.5%。
有分析指出,理想去年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20%,但收入增幅却不到交付量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理想汽车在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降价压力。
3. 面临三大困境
市值腰斩1600亿、赚钱能力下滑,其背后是理想汽车面临的三大困境。
第一,理想销量失速。
2024年理想爆卖超50万辆,稳居新势力销冠。可是2025年前两个月,理想均失守3万辆俱乐部,销冠宝座被小鹏汽车夺走。
3月份,理想虽然重返3万辆,但是依旧不敌零跑。今年前3个月,理想累计售出92864辆,同比增速仅为15.5%。而同期小鹏的数据分别为94008辆、330.8%。
显然,理想过去遥遥领先和舍我其谁的势头,已经戛然而止。
第二,纯电产品受阻。
去年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遭遇滑铁卢,销量远低于预期。可能正是理想MEGA的失利,使理想在纯电领域落下了“后遗症”。
据悉,理想今年销量为70万辆。虽然有i8、i6等多款纯电新车蓄势待发,但理想今年预期纯电销量也只有5万辆。这种保守策略的背后,折射出理想对纯电市场风险的深刻警惕。
作为首个走上增程式技术路线的车企,理想核心用户群体以增程式车型为主,他们与纯电用户的需求重合度较低。
第三,竞争压力陡增。
首先,越来越多车企杀入增程式领域,推出“奶爸车”类型的家庭用车,理想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多。
其次,在中大型SUV、大型SUV领域,华为问界系列、小米YU7等产品,给了理想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最后,理想进军的纯电领域高手林立,竞争非常激烈。
压力陡增的本质,是理想汽车的“舒适区”被彻底撕裂——增程技术壁垒被突破,中大型SUV市场沦为红海,而理想却未能在纯电与智能化领域建立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