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

锐评|三河的“红蓝黑”,坏了谁的规矩

三河“被绿”的蜜雪冰城,目前已改回红色。图据人民网报道三河市某医院红十字招牌换成绿色,目前已拆除。图据报道商户的招牌,是自身产品和店面形象的气质展现,各具特色的招牌林立,是城市公共文化、营商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烟火气、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容得下参差百态、多元表达的店面招牌。但据报道,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禁用红、蓝、黑三色。盯住商户门口一块块招牌,将红蓝黑三色列入“禁用名单”,实在不可理喻,是对百姓生活的过度管理,是典型的乱作为,是不折不扣的权力任性。

锐评|三河的“红蓝黑”,坏了谁的规矩

三河“被绿”的蜜雪冰城,目前已改回红色。图据人民网报道

锐评|三河的“红蓝黑”,坏了谁的规矩

三河市某医院红十字招牌换成绿色,目前已拆除。图据报道商户的招牌,是自身产品和店面形象的气质展现,各具特色的招牌林立,是城市公共文化、营商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烟火气、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容得下参差百态、多元表达的店面招牌。但据报道,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禁用红、蓝、黑三色。盯住商户门口一块块招牌,将红蓝黑三色列入“禁用名单”,实在不可理喻,是对百姓生活的过度管理,是典型的乱作为,是不折不扣的权力任性

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是权力永远的底色。对于个人和市场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三河市禁止红蓝黑三色,依据的是哪部法律、哪条法规?又是坏了谁的规矩?面对质疑,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文件还没有,就是先行一步改这个东西”。既然没有白纸黑字的文件,就没有任何权力要求拆改招牌。就算会有正式文件,禁止红蓝黑三色又哪来的法律凭证?就算根据当地2024年12月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也只是“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颜色使用权都分三六九等,如此干预营商活动,显然有权力越界、“管得太宽”之嫌。况且《导则》“附加说明”中称,“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可一到执行层面,怎么又变成了一刀切?连医院红十字的标识都一度变成绿色,如此胡作非为,难道当地管理者都是公共标识应有颜色的“色盲”?

“招牌风波”发生后,公众一直期盼三河市主要负责部门能够及时、清晰、完整地公开回应事情原委。令人不解的是,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当地非但没有正面回应,甚至还有部门没有半点悔改地“回怼”外界质疑。要么是“我们这儿也不了解这个情况”,要么是“不心疼钱可改回原色”等,与我无关、推卸责任,显然没有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到底只是城管局霸道,还是有更多看不见的手在城市标牌上乱作为?置商户的利益于不顾,置公众的质疑于不顾,再现权力的任性和傲慢。招牌染“绿”抹黑当地政府形象,装聋作哑还会进一步加剧公众的不满。

与商户招牌样式、大小、颜色“过不去”的,其实不止三河一地。背后暴露出的,既有城市管理理念的跑偏,更是权力观政绩观的畸形。三河“店面招牌风波”再次发出警示,政府相关部门出现决策错误并不可怕,关键要有直面错误、认真倾听、调整优化的态度。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在出台前,只要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权衡,就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闹剧。

追求“统一审美”的招牌换色,往往都以尴尬“烂尾”。创意各异、百花齐放的店面招牌,才是烟火气腾腾的民生,才是营商活力和法治环境优劣的有力投射。动辄要求整改、拆改店面招牌,劳民伤财更减损政府公信力。廊坊纪委监委已经展开调查,期待尽快给当地商户一个公正的说法、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对乱作为、不作为的官员,必须从严问责,还权力以本来的底色。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松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8v9s8.lcvt.cn/2343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